今年將開展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產能復產專項大檢查
“2018年5月至6月,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將牽頭組織開展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專項大檢查。” 3月31日,在2018年(第九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冶金建材處副處長水恒勇表示,“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這是今后一個時期去產能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此次專項大檢查主要針對‘地條鋼’易發、高發的重點?。▍^、市),部際聯席會議將根據舉報信息,及時組織開展抽查和專項核查。”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劉振江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干勇、劉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視員駱鐵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巡視員鄭衛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陸云,以及來自鋼鐵企業的相關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并做報告。
化解過剩產能仍是當前鋼鐵工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8年,鋼鐵行業要堅定不移,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以處置僵尸企業為去產能重點,杜絕平均攤派指標,不搞‘一刀切’,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嚴防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嚴禁任何形式的新增產能;完成年度壓減粗鋼產能3000萬噸左右的目標任務,完成‘十三五’期間壓減1.5億噸過剩產能的上限目標。”駱鐵軍表示。
駱鐵軍要求企業要嚴格按照減量置換要求實施鋼鐵項目建設,杜絕“玩數字游戲”的現象。工信部相關部門要站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高度,嚴把產能置換關。咨詢單位要在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前提下,開展咨詢活動。
鋼鐵行業必須走質量效益之路
“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鋼鐵行業必須走提質量、增效益之路。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具備發展條件。”劉振江表示,“2018年的情況將與前兩年有所不同,平穩運行是做好一切工作、應對一切挑戰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劉振江進一步指出:“穩運行必須把握住三個要點,一是在產能和產量控制上要雙管齊下,二是要穩住鋼材市場,三是努力改善進口鐵礦石市場環境。”
“我國鋼鐵工業要完成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需要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鄭衛華表示,“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以工藝技術進步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以需求倒逼產業結構升級,三是以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
李新創認為,中國鋼鐵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有:理念創新,認清行業發展趨勢和要求,從低水平重復建設到高質量發展;從同質化競爭到差異化協同發展;從環保安全無效益到綠色發展安全生產等。
劉玠認為,鋼鐵企業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努力鞏固去產能成果;二是繼續推動去杠桿工作;三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四是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機遇,探索多途徑多方式“走出去”;五是要全面推進綠色制造,在鋼鐵行業推進成熟可靠的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趙昌文表示,工業革命驅動近代經濟增長。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深度參與甚至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國具備深度參與新一輪工業革命所需的經濟產業基礎,但更需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和維持企業縱向流動性的外部環境。如果按照6%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在2030年前后,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趕上美國。
低碳綠色發展是鋼鐵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核心和關鍵
“低碳綠色發展是鋼鐵工業實現轉型升級戰略發展核心和關鍵。”殷瑞鈺表示,“通過總量調整,工藝結構調整等措施,來解決區域環境質量不平衡,區域產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推動鋼鐵工業布局結構調整,適度鼓勵鋼鐵短流程工藝發展,發揮短流程工藝的低碳綠色優勢,加大環保技術升級力度,強化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盡早全面實現鋼鐵企業清潔生產,綠色制造。”
“廢鋼鐵是現在鋼鐵工業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鐵素原料,也是唯一可以大量替代鐵礦石的原料,是節能載能的再生資源。”殷瑞鈺指出,“2020年我國鋼鐵蓄積量將達到100億噸,廢鋼資源年產出量將超過2.1億噸;到2025年,我國鋼鐵蓄積量將達到120億噸,廢鋼資源年產出量將達到2.7億~3億噸,2030年我國鋼鐵蓄積量將達到132億噸,廢鋼資源年產出量將達到3.2億~3.5億噸。”
路云認為,做優做強河南鋼鐵具有必要性。“一是河南是凈流入的鋼材消費大省,二是河南鋼鐵歷史悠久,具備做優做強的基礎條件。三是做優做強河南鋼鐵產業,是河南打造先進制造業大省,譜寫中國制造2025的河南篇章的內在要求。四是鋼鐵產業鏈長,規模作用明顯,帶動作用大,乘數效應極強。河南省鋼鐵產業規模應保持4000萬噸級的總盤子。”路云說。她同時表示,城市和鋼鐵產業的共融共生,讓轄區內的鋼鐵產業更綠色、更健康要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
人工智能將推動鋼鐵工業跨入新時代
“鋼鐵工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新形勢——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低品位礦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環境巨大壓力;同質化,低成本競爭,無法滿足客戶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鋼鐵工業需要發展智能制造,滿足客戶多元化制定要求。”干勇表示,“鋼鐵工業兩化融合逐步深入,但距智能制造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包括工藝過程數學模型的適用性差,全流程計劃調度水平不高,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尚待打通,供應鏈協同存在較大差距,管控一體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我們需要站在產業高度,做好頂層設計;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明確新型能力建設重點;加強業務之間協同集成與優化;要充分發揮新的信息技術作用。”干勇強調。
劉玠表示,鋼鐵工業智能控制的特點是綜合性強,復雜度高,控制連續化。人工智能引起廣泛關注,因為AI會給傳統工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將推動鋼鐵工業跨入新時代。人工智能將在鋼鐵工業的經營決策層面、生產執行層面、操作層面3個層面上,與界面技術的開發等智能制造相關技術深度融合。”劉玠強調。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新未來、新技術、新發展”——資源、結構、布局、技術、環境。共有來自包括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等單位的50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鋼鐵新聞網
2018-04-02
2018-04-02